首頁 >人物 >

每日熱文:挑個“溫和毒株”,這事不靠譜

“刀片株”、“炫飯株”、“學習株”、“放屁株”、“暴瘦株”、“失味株”、“眩暈株”、“酸痛株”、“哭株”……最近,在朋友圈、微信群以及各種社交平臺上,有些感染者痛得難受,有些全身乏力,有些胸悶,有些腹瀉等,還有一些表示自己胃口大開,吃烤肉、吃肘子、吃各種水果,各種大吃!這些稀奇古怪的命名,大部分是網(wǎng)友根據(jù)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癥狀表現(xiàn)戲謔取的。因此有些網(wǎng)友表示,不如盡早挑個“溫和的毒株”讓自己產(chǎn)生抗體。對此,錢江晚報·小時新聞的評論員們議論開來——

自作聰明的結果


【資料圖】

可能會反受其害

本報評論員 高路:簡單地把癥狀等同于毒性,肯定是不科學的。同一種病毒的感染下,有重癥、輕癥、無癥狀之分,有些人癥狀嚴重一些,有些人可能沒什么感覺。此外,存在基礎性疾病的人,也會出現(xiàn)不同的癥狀。難道就能因此得出癥狀比較嚴重的那個毒性高,而沒什么癥狀的那個毒性低這樣的結論嗎?這顯然不講科學的無稽之談。

專家也說了,這都是個體差異導致的臨床表現(xiàn)不同而已。就算是同一個毒株,在不同人之間,也會因為每個人抵抗力、身體基本情況的差異而產(chǎn)生不同表現(xiàn)。不能看到一個人感染后癥狀輕,就簡單地認為這個人感染的毒株更加溫和。

當然,不同的毒株確實有毒性強弱之分,新冠病毒也有毒性不斷降低的過程,但具體傳染性、致病性怎么樣,需要積累數(shù)據(jù),在實驗室中通過研究確定,這需要有一套科學而復雜的鑒別過程。這顯然不是人為可以挑出來的,也無法通過肉眼觀察癥狀來辨別。

對方輕癥,并不意味著你也會輕癥,自作聰明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反受其害。如果輕信傳言產(chǎn)生輕視心理,準備不足,反而加大了風險,這不是在拿自身的生命安全開玩笑嗎?

過度娛樂化疫情

容易麻痹抗疫心理

本報評論員 項向榮:眼下,拿新冠病毒開玩笑,逐漸成了一種調侃的形式,這可以理解為大家的自嘲。

開開疫情的玩笑,是樂觀的一種表現(xiàn),但畢竟“精神勝利法”不能取代科技手段,有些人就是在這方面走過頭而栽了跟頭。不久前在廣西南寧,一名男子在獲悉媳婦新冠陽性后,竟然突發(fā)奇想,想試試不戴口罩、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,會不會得新冠,或者多久后得新冠?結果不到幾個小時,他就開始發(fā)燒了。

“挑個溫和的毒株產(chǎn)生抗體”的想法,實際上和南寧這位男子一樣,屬于腦洞大開。新冠病毒畢竟是傳染病,其傳染性大家也都知道,病毒大面積開花,沒有科學防護與應對,估計很少有人能在這場看不見的戰(zhàn)斗里幸免。

泛娛樂化解構疫情,容易麻痹人們的抵御心理。嚴肅的事情終究要嚴肅對待,認真審視,容不得自行其是。對于疫情還是要敬畏病毒,同時也是敬畏生命。

盡力晚陽少陽

自我防護值得重視

本報評論員 陳江:時間改變了一切?,F(xiàn)在的新冠,已經(jīng)不是2020年初期的病毒了。大數(shù)據(jù)不會撒謊,對于絕大多數(shù)免疫力正常的人來說,奧密克戎的危害大為下降。

但病毒畢竟是病毒,新冠和我們知道的水痘不同,水痘大部分人一生只會得一次,但新冠是存在復陽和二次感染的,對每個人來說,二次感染的風險始終是存在且無法避免。所以,做好自我防護和提高免疫力,是個不二的選擇。

由此可見,出門在外戴好口罩,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降低病毒的留存率非常重要。大家可以多準備一些醫(yī)用消毒酒精、N95口罩,居家環(huán)境保持清潔,及時清毒,讓自己盡量晚些陽,甚至不陽。這是當下尤其要注意、值得重視的事情。

免疫力是最好的保護傘。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,大家也要調節(jié)好情緒,平時注意飲食,均衡營養(yǎng),堅持運動。當人體儲存了足夠多消滅病毒的子彈,感染疾病的概率自然會降低。

做好了這些,就不用挑什么“溫和毒株”。面對病毒,也可以泰然處之。

關鍵詞: 二次感染 自作聰明 泰然處之

責任編輯:Rex_22